【福建日报】武夷学院坚持以生为本 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2-07-03浏览次数:208

     【福建日报】2012年7月2日第三版

    近日,“武夷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通过教育部审批,成为我省首批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高校之一。办好“三欢迎”大学,培养“四会”人才——

                          武夷学院坚持以生为本 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核心提示:

  又是一年毕业时。当许多大学生正在为工作发愁时,武夷学院商学院的501名毕业生却高枕无忧,他们中的90%以上都找到了满意的工作,即将走上新岗位。

  这种喜人的情景归功于武夷学院坚持以生为本,提升学校服务水平,把培养会做人、会学习、会应用、会创新的“四会”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主线,以服务学生、关心学生成长为根本出发点,教师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以优质的服务感染学生,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到日常生活中,用“学习满意率、生活满意率、就业满意率、发展满意率和对学校的满意率”来推进学生主体地位新突破,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着力办好学生欢迎、用人单位欢迎、社会欢迎的“三欢迎”大学。

  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东亚运会等国内重大活动上,武夷学院学子们的良好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建设十大基建工程

  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有力保障

  

  “我们学校正在建设十大基建工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武夷学院校长、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杨江帆教授表示。目前,逸夫图书馆、艺术教学中心、青年活动中心等已投入使用,学校正重点加快科技大楼、工程实训中心、茶学研究中心、四期学生公寓、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的建设,以尽快满足学生学习生活、实验实践的需要。

  6月21日,武夷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正式启用了。这所由武夷学院校友捐建的学生活动中心,方便举办各类大型文艺活动,可以丰富学子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逸夫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100万册,阅览座位4000个,拥有三台电子阅报系统,网罗30多种各类报纸、杂志,增设2200多个座位,让学子们随时随地都能坐下来看书、学习。整座图书馆全面覆盖WIFI网络,让学生可随时通过网络获取资讯,还实现门禁系统管理和大流通便捷服务。同时还增设研讨室、自习室等。

  至目前,武夷学院先后获得中央及地方财政资助2350万元,位居全省同类高校首位。2012年,专业建设急需的电子与通信技术实验平台、机械工程实训平台获得700万元中央财政支持。

  理顺学生工作体制

  全面实施大学生导师制和宿舍文化建设

  “学生欢迎,就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从保障学生的利益出发。”武夷学院党委书记何三保表示。武夷学院的全体教职工树立学生主体地位观念,书记、校长身体力行,爱生如子,经常到食堂、宿舍等了解学生学习、生活情况,与学生促膝谈心交朋友。

  “教书育人,以生为本,学生的问题即学校的问题。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学校都高度重视,及时解决。”武夷学院杨江帆校长接受采访时说。

  各院系在推行和实施学生导师制中,创造出许多好经验,如电子工程系、数学与计算机系、土木工程与建筑系把导师制的实施与学生的学科竞赛、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指导实行无缝对接,推动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校围绕党委提出的建设“文明、和谐、勤奋、文雅”的学生宿舍文化目标,构建院系主题宿舍活动,发挥专业特色,如商学院建设“闽商文化”宿舍、海峡成功学院建设“书院制文化”、茶与食品学院建设“茶文化”宿舍、数学与计算机系充分利用数学元素创建宿舍文化……

  实施人文素质提升工程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做事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人需要有良好的人文素养。”武夷学院党委书记何三保表示。近几年来,武夷学院全面实施大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工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中文、通史、美术艺术、武夷文化等必修课,提升学生的人文、科技素养和实践能力。通过体育课程改革,将原来的11门扩展到18门,民族体育项目占到50%左右,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较熟练地掌握二十四式太极拳,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到92%。

  学校为学生社团开展广播体操、英语角等有益活动,提供经费支持和帮助,还邀请多位专家学者给学生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加强学风建设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近年来,武夷学院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实“三早一晚”(即早起、早锻炼、早自习、晚自习)制度,深化学风建设,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设立“武夷学院文化大讲坛”,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开设讲座,自今年4月开讲以来,清华大学吴倬教授等7位专家给学子们带来专题学术和励志报告,校园的学术氛围进一步浓厚了。

  学校倡导“涵养穷索、致知力行”的良好学风,分阶段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安全教育、个案教育、诚信教育、考风考纪教育等,每年表彰优秀班集体、优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在学生中树立典型、发扬正气。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电子工程系学生刘永明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并顺利考上硕士研究生。

  开展校企合作

  培养应用型人才

  武夷学院党委书记何三保表示,“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为此,学校积极响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构建校企合作办学平台:与武夷山旅游企业合作成立旅游专业生产性实习基地;与南平太阳电缆厂合作开设“太阳电缆班”订单式培养,首批20名学生已入驻太阳电缆班;已与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合作开办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电化学工程方向)班、与南平铝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办土木工程(幕墙设计与施工方向)班,将从今年开始招生。

  武夷学院发挥对台区位优势,利用武夷山人文、自然资源和社会影响,深化对台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大胆探索对台“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海峡成功学院院长郑细鸣表示,今年4月成立的海峡成功学院太姥分院,可为茶学、旅游管理和艺术设计等专业的学生提供集中实践教学条件,同时每年为学生提供创业创新项目资金支持并安排企业精英指导学生创业实践。

  武夷学院努力探索校、企、地三方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和机制,用产学研合作育人,培养出“三欢迎”人才。

  

  加强社会服务

  拓展学生实践平台

  

  “学校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每年暑期开展万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投身海西建设的积极性。”武夷学院团委副书记祁少华说。学校分院系两级组建武夷山生态茶产业发展咨询服务团、闽北古建筑保护调研团、闽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调研团等16个团队,近万名大学生开展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大学生和服务地共赢的有效途径。

  积极创建共青团“校村(居)”共建品牌,拓展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平台。武夷学院与武夷山10个乡镇团实现对接,与50个乡镇和村试点共建,组建100多支志愿者队伍开展科技服务、文化下乡、新农村建设等系列活动。如茶与食品学院 学生开设星村镇茶企业人才培训,数计系与洋庄乡联合开设农村网站维护与信息员培训,文教院还承接上梅乡的“梅溪之上”等电视宣传片的创作拍摄等等。武夷学院团委“校村(居)共建”活动获“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深入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会活动,目前已注册的青年志愿者3000人,先后选派志愿者参加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大型活动提供“茶艺表演”、“翻译”等志愿活动。学校获得“省志愿者服务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以创先争优为契机

  争创学生满意和服务窗口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得实惠是高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武夷学院党委副书记姚进生表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武夷学院以推行“导师制”、“宿舍文化建设”等为载体组织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开展“深入基层大走访”和“两访两创”活动。各级领导干部、全体党员深入到基层一线,破解了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办成了一些实事好事。

  武夷学院各有关部门广泛开展为学生服务活动。如图书馆党支部开辟重点用户绿色通道,做好学生的课题跟踪、学术资料代检代查等,提供“一站式”服务;机关第三党支部所属的学生处、团委、保卫处简化学生办事流程,完善奖励、资助工作,搭建学生就业、创业平台,检修学校安全设施,大力开展为学生服务活动;财务处增设学生紧急服务专柜,每周延长学生收费和校园卡服务时间2.5小时。

  建立评价标准

  实施学生满意工程

  武夷学院围绕“五个满意率”:即学习满意率、生活满意率、就业满意率、发展满意率和对学校的满意率,作为推进学生主体地位工程的标准。学校出台《武夷学院学生听证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建立大学生听证制度,选举推荐产生了202名学生听证代表参与事关学生发展、学生利益的事务管理与研究。

  “自去年后勤社会化管理办公室入驻学生公寓后,我们根据学生反映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更具实效性。”后勤社会化办公室傅向颖老师说。为此,学校获得“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称号。

  “武夷山雨季时间长,为了让同学们方便晾晒衣物,后勤处的老师们认真查看各栋学生公寓,计算日照时间,设立晾衣架;针对学生自行车较多,后勤处在每栋宿舍楼设立停车位,有效解决学生停车难问题。”校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宋树付同学表示。

  学校秉承“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宗旨,建立起了一套较完善的“奖、贷、助、补、减”多元化、全方位的资助体系。新生入学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即可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入学后,不仅可享受到国家及校内奖学金等,还可得到多种社会补助,如金穗奖学金、光明科技学术创新奖励金等,还有今年起设立的“成功奖学金”。

  做好创新创业教育

  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近日,“武夷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方案”通过教育部审批,成为福建省首批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高校之一。

  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文化活动,形成以“挑战杯”为龙头、以“创新创业行动计划”为基础、以大学生学术科技节为载体的学术科技育人平台。每年举办科技节,开展电子设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大学生创业方案设计、大学生创新创意设计等 12个项目竞赛,近3000人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

  2011-2012学年,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学科竞赛活动中,获得教育部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作品一等奖1项;获全国大学生新闻影像大赛一等奖3项;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2项等。

  学校积极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启动海西书报亭学生创业平台,举办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心,在全校范围内设立《大学生创业基础》校级选修课,帮助学生从就业走向创业。学校成立创新创业中心,提供专项经费35万元,开展各项创业活动。今年初,武夷山市政府向武夷学院提供200万元的创业基金,用于鼓励毕业生留在武夷山创业。

  茶与食品学院一名同学在学校利用课余时间销售茶叶,不仅解决自身生活费,还把赚到的钱寄回家。这种通过创业而自食其力的事例在武夷学院还有很多。

  在日前举办的武夷学院优秀毕业生座谈会上,优秀学生代表们畅谈自己的成长历程,表达对母校的感恩之情,立志到社会上建功立业。“希望同学们不忘母校、不忘师恩,常回母校看看。如果发展得好,及时向母校报喜,发展遇到困难了,母校将永远是同学们坚强的后盾。”杨江帆校长在座谈会上情真意切地说。 

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2-07/02/content_3381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