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优 争先 争效|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打造“在地化”教育模式赢得实效

发布者: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发布时间:2023-06-21浏览次数:1237

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是福建省重点学科(2012),福建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2)。该专业的教师们不忘教书育人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扎根闽北沃土,十年如一日,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等方面锚定方向,探索“在地化”建设模式,扎根闽北大地潜心研究传播武夷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较好成效。

一是教学科研的“在地化”。利用学校在武夷山办学的地理优势,聚焦武夷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依托宋明理学研究中心、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柳永与闽词研究中心等6个研究平台,构建武夷文化特色,做到武夷文化进课堂、教材、科研、专业实践、创新实践训练、学生毕业论文等“六进”模式,近年来,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立项省级教改项目3项、认定省级一流课程5门、获省级教学竞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2本教材获省级优秀教材称号。

省级以上教学奖励情况

序号

项目名称

类型

负责人

时间

级别

1

基于“一核四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廖斌

2022

省级

2

第二届福建省创新教学大赛

教学竞赛三等奖

陈平

2022

省级

3

第三届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教学竞赛二等奖

周建琼

2016

省级

4

《武夷文学读本》

福建省本科高校优秀特色教材

2017

省级

5

《朱子十讲》

四十一届华东地区优秀教育图书

姚进生

2020

省级


省级一流课程

序号

课程名称

类型

负责人

时间

级别

1

朱子十讲

社会实践一流课程

陈平

2019

省级

2

古代汉语

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

陈平

2020

省级

3

《九曲棹歌》文化内涵

虚拟仿真试验一流课程

陈平

2020

省级

4

汉字文化

线下一流课程

谢建娘

2021

省级

5

中国文学与创意思考

线下一流课程

李雪香

2021

省级


近五年省级以上教改项目情况

序号

项目名称

负责人

时间

级别

1

发挥语言文化载体作用 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以《语言学概论》课程为例

李文斌

2018

省级

2

文学地理学视域下的中文专业写作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魏维

2019

省级

3

武夷山摩崖石刻校本课程开发

陈平

2019

省级


教学需要科研的支撑,以适应学科、时代的发展;科研使教学所承载的知识内容具备基础性、系统性、深刻性和前瞻性。近十年,该专业获得国家社科项目6项、教育部语保项目9项、省部级社科项目10多项、教育厅及校级科研项目近30项,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中CSSCI28篇,出版学术专著15部,成为武夷学院人文社科专业的领航者。


近十年省级以上科研项目情况

序号

项目名称

类别

主持人

时间

1

佛教对理学批判的回应与调适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黎晓铃

2014

2

转型视域下新世纪乡土文学与农民现代体验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廖斌

2015

3

闽北方言与闽北地方戏曲音韵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谢建娘

2016

4

当代乡土小说的“中国经验”书写及其价值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廖斌

2021

5

20世纪以来闽籍作家方言写作现象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谢建娘

2021

6

朱子学派礼图思想在东亚的传播与影响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王志阳

2022

7

台湾当代文学传媒传播机制研究

福建省社科项目

廖斌

2010

8

八百年朱熹文学接受

福建省社科项目

程荣

2012

9

乡村现代性转型与新时期文学经验

福建省社科项目

廖斌

2013

10

《朱熹文集》异文研究

福建省社科项目

陈平

2015

11

福建汉语方言调查·建瓯

教育部语保工程项目

谢建娘

2015

12

福建汉语方言调查·邵武

教育部语保工程项目

谢建娘

2016

13

福建汉语方言调查·光泽

教育部语保工程项目

李文斌

2016

14

福建汉语方言调查·浦城(石陂)

教育部语保工程项目

魏维

2016

15

福建汉语方言调查·顺昌

教育部语保工程项目

李岚

2016

16

福建汉语方言调查·建阳

福建省方言数据库建设

陈平

2016

17

福建汉语方言调查·政和

教育部语保工程项目

谢建娘

2017

18

朱熹文学思想的历史定位与传承研究

福建省社科项目

程荣

2017

19

福建汉语方言调查·武夷山

教育部语保工程项目

李岚

2018

20

福建汉语方言调查·松溪

教育部语保工程项目

谢建娘

2018

21

《蔡氏九儒书》点校整理

古籍委项目

许育龙

2018

22

武夷山摩崖石刻辑佚考释

古籍委项目

陈平

2020

23

台湾自然书写研

福建省社科项目

魏雪慧

2020

24

当代乡土小说的“中国经验”书写及其价值研究

福建省社科项目

廖斌

2020

25

武夷山地区朱子门人文献整理研究(朱子语略)

福建省社科基地重大项目

陈平

2020

26

武夷山地区朱子门人文献整理研究(祝穆《新编古今事文类聚》)

福建省社科基地重大项目

王志阳

2021

27

武夷山地区朱子门人文献整理研究(权近《阳村集》整理与研究)

福建省社科基地重大项目

程荣

2022


近十年出版专著情况

序号

书名

作者

时间

1

台湾当代文艺传媒《文讯》研究

廖斌

2012

2

屏山集校注与研究

杨国学

2012

3

闽北籍二十宰相全传

何长辉、路善全等

2014

4

扣冰藻光禅师

黎晓铃

2016

5

武夷文学读本

廖斌、程荣等

2017

6

场域的角力:文学及其周边

廖斌

2019

7

《仪礼经传通解》研究

王志阳

2018

8

朱熹文学接受史

程荣

2019

9

朱子十讲

姚进生、陈平等

2019

10

《朱熹文集》异文研究

陈平

2021

11

现代转型体验:新世纪乡土小说研究

廖斌

2021

12

袁说友集

陈平

2021

13

二蓝集

王志阳

2021

14

《崇安县志(雍正版)》校注

翁晖、叶国盛、陈平

2021

15

闽北方言与闽北地方戏曲语言研究

谢建娘

2022



二是人才培养的“在地化”。该专业坚持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相结合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研究创新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在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上突出应用,强化实践,着重从课内实践到课外实训培养学生“读写讲创编”等专业技能与职业技能,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特别是学院积极探索朱子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的新方法,以实际行动“传朱子理学 做武夷文章”,实行人才差异化培养,让每位学子打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烙印。出版《朱子十讲》武夷文学读本》《朱子文化·大学读本教材,开设《朱子十讲》公选课,开设朱子文化讲座,举办“朱子文化节”组织师生“重走朱子之路”,开展朱子敬师礼“朱子家训”诵读“朱子故事你我讲”“朱子微电影大赛”“朱子戏剧大赛等系列活动,推动朱子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经过师生的持续努力,探索校园文化特色的新路径已初见成效:学院获批福建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并通过验收,“朱子文化进校园”获福建省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福建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等奖、全国优秀奖,入选教育部“第四届“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特色展示项目与南平市民俗学会共同申报“朱子拜师礼”获批省级非遗项目近年来,中文学子的毕业论文选题“在地化”特点日益明显,据统计,每届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从武夷文化(朱子文化)中选题超过20%原本抽象的语言文学知识进一步与具体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素养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在该专业的教师的倾心指导下,学生获得一批国家和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同时,坚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开展包括“每周一文”的应用型中文改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在各类刊物上公开发表一系列文学作品,参加国家级、省级文学创作大赛和诵读大赛等活动获得诸多奖项。近五年,魏维老师指导学生在《绿洲》鲁迅文学院诗歌小辑、《北京文学》《福建文学》《故事林》《闽北日报》以及市、县级文学内刊发表作品57篇,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26项。

年指导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项目情况

序号

项目名称

指导教师

时间

级别

1

武夷山楹联搜集整理与研究

程荣

2017

国家级

2

中国现当代经典作家的武夷情缘——现当代经典武夷散文的搜集、整理与研究

魏雪慧

2018

国家级

3

武夷山摩崖石刻传说研究

陈平

2020

国家级

4

闽北童谣原创绘本设计与应用

谢建娘

2020

国家级

5

武夷山国家公园云窝景点摩崖石刻短视频制作研究——基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视角

陈平

2022

国家级

6

邵武市和平古镇语言景观调查研究

谢建娘

2022

国家级

7

武夷山乡镇饮食文化创意研究

魏维

2012

省级

8

武夷山摩崖石刻注解

陈平

2012

省级

9

武夷山游记研究与再创作

程荣

2014

省级

10

武夷养生休闲文化资源与当代价值

王冰云

2014

省级

11

武夷茶文化创意产业调查与研究——以武夷山为例

王冰云

2018

省级

12

古诗词中的汉服”整理、注解与研究

宋伟

2020

省级

13

大武夷文学年鉴计划

廖斌

2020

省级

三是服务社会的“在地化”。该专业立足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地方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深入挖掘武夷山丰富的古籍资源,整理出版“武夷文献丛书”。“武夷文献丛书”是廖斌教授主持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专项——武夷文化古籍整理”的成果,目前已经出版了《袁说友集》《二蓝集》《武夷茶文献辑校》等三种。第二辑正在整理《朱子语略》《春秋传》《游酢文集》《勿轩集》等古籍文献。

该专业加强校地联系,服务闽北地方文化建设。积极对接地方,承担武夷山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委托的点校工作,翁晖老师、陈平老师与武夷山市方志办合作点校的《崇安县志》书稿已交付印刷出版;陈平老师参与南平市文化和旅游局委托项目,编著《南平优秀文化概述》,参撰《南平市文学年鉴》;魏维老师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作为编委参与武夷山市作家协会的《摩崖石刻故事》《世界遗产之美》编写工作。

该专业组建方言调查团队,致力闽北地方语言资源保护研究。闽北是语言资源的宝库。了解、研究闽北方言,记录乡音、记住乡愁是人文社科专业服务地方的应有之义和用武之地。该专业语言学团队积极为地方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和开发利用出谋划策,师生共同完成了建瓯、顺昌、光泽等8个方言点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福建汉语方言调查”教育部(福建省教育厅)科研任务。文教学子保护、研究方言的意识也日益增强,他们用音标记录方言,用镜头捕捉乡音,学生负责的语言景观调查项目获国家级大创项目立项。

下阶段,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将秉持“人文支撑、应用转型、文化传承、武夷品牌”的办学理念,加强研究团队和科研平台建设,做实应用中文专业建设,推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继续扎根闽北大地、潜心研究传播武夷文化,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研支撑和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