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硕果累累|武夷学院2023年发展回眸

发布者:宣传部、党政办公室发布时间:2024-02-08浏览次数:1095

兔年丰收传佳绩,龙年腾飞展宏图。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回望过去的一年,校党委、行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实施“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在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新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抓好理论学习,举办专题集中学习会18场、读书班4期,开展专题研讨13次,校党委班子成员和各级党组织书记累计上党课103次。抓实调查研究,校院两级明确13个调研内容、52个调研主题,通过调研解决问题119个,确定典型案例34个,制定实施推动高质量发展、解决急难愁盼、防范化解风险、全面从严治党的政策229个。抓严检视整改,校院两级查摆的94个问题和纳入专项整治的3个项目全部完成整改。通过主题教育,全校上下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践行‘两个结合’筑牢文化自信 推动朱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案例入选省委主题教育办《循足迹学思想谋发展实践案例汇编》。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大会

处级干部主题教育读书班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班

校党委书记庄祥生作《增强文化自觉 坚定文化自信》专题报告

践行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成效

实施“三全育人示范引领工程”“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全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服务模式建设,建立8个学生社区分站,选派一批机关党政干部兼任学生社区辅导员、学生宿舍楼长,推动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下沉一线。深入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分学科举办覆盖全体教师的课程思政研讨会,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入选省级示范中心,3位教师入选省课程思政专家库,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优秀教学案例和示范项目5个,3个项目入选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1件作品获第六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本科组优秀奖,易班工作荣获省级以上荣誉925人次。学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获批省级以上大创项目80项,在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赛事中获奖700多项,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国赛红色专项特等奖,在福建省大学生“创业之星”评选中获奖数量位列全省高校第一。2023年度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全省“我和我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优秀实践队”“优秀实践个人”等荣誉称号。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月活动,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场办公会

新时代大中小幼一体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研讨会

课程思政专题研讨活动

一站式学生社区——学生事务管理站

《革命老区旧址数字孪生赋能应用研究》项目获“挑战杯”国赛红色专项特等奖

全省“我和我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颁奖仪式

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复兴文库》专题阅读推广暨第十四届读书月启动仪式

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学科专业建设得到优化提升

围绕打好“申硕”攻坚战,着力提升学科建设综合实力,重点推进农业、旅游管理、资源与环境等3个省级一流应用型学科建设。持续推进与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新增硕士生导师38人、联培研究生36名。围绕省委“四大经济”战略布局和服务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科学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制定《武夷学院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实施方案》,新增人工智能、供应链管理2个专业,复招汉语言文学、数学2个师范类专业,申报智慧农业、网络与新媒体等新专业,新设智慧旅游、光联网、传媒策划等应用型专业方向。对接就业需求,开设“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等7个微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7个辅修专业。学前教育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

联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

学科建设专题辅导

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微专业开班

坚持“五育并举”,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稳步推进

抓实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准备工作,组织开展自评自建,夯实审核评估基础。定修订武夷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暂行)10多个教学管理制度办法对标一流推进课程改革与创新,《闽北民间美术》入选国家级一流课程,12门课程入选省级一流课程。推动“四新”示范课程、虚拟教研室等8大类80项教研教改项目建设,“聚焦非遗美育的地方高校民间美术课程群虚拟教研室”获省首批高校虚拟教研室建设点立项,“虚实结合协同育人共享实践平台”获批省高校新工科共建共享实践平台,3个案例获批省新工科、新文科教育优秀案例,7个项目入选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深化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新增1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入选第二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深化体教融合,完善体育俱乐部、体质健康干预和健康跑制度,培育《舞龙舞狮》《普拉提》《定向运动》等特色课程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辅导报告会

《闽北民间美术》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承办福建省高校产业学院发展联盟一届三次常务理事会暨2023年年会

深化“人才强校”战略,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升

制定《武夷学院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的意见》《武夷学院人才领航计划实施办法》《武夷学院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管理暂行办法》,新增省级高层次人才21人、市级人才28人,新引进博士18人、自培毕业博士15人。制定《武夷学院岗位设置方案》,做好各类岗位结构比例核准、岗位设置、变更及聘任工作,74人通过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开展师德集中学习教育,严格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师德负面清单制度、师德违规查处通报和报告制度。开展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年度考核及专项考核,评定师德优秀249人。举办教师节庆祝活动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退休教师荣休仪式、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以及全国模范教师进校园巡讲等活动,获国家、省、南平市和校级表彰61人。实施新时代干部能力提升计划,举办提升办学治校能力专题研讨班等,选派领导干部参加中央、省委党校培训班学习,不断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庆祝第39个教师节大会表彰优秀教师

暑期提升办学治校能力专题研讨班

全国模范教师陈东进校园巡讲


李远华教授获“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强化有组织科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新作为

出台《武夷学院二级学院科研绩效考核办法(暂行)》,激励广大科研人员潜心科研。加强科研项目立项申报,获批科研项目立项126项(国家级5项),比增36.5%。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茶产业大数据应用与智能化重点实验室完成省评和自评工作,福建省竹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省科技厅绩效评估。全年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169篇,其中中科院一区TOP期刊44篇、JCR一区期刊71篇。承办省机械工程学会2023 年学术年会、“生态、资源与绿色化工”学术论坛暨重点实验室2023年度学术委员会,完成校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换届。深入实施服务南平市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联合建设“武夷山森林物种多样性福建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与南平武夷发展集团等单位开展校企战略合作,与福建武夷旅游集团共建文旅研究院。坚持科技赋能“三茶”统筹发展,推广燕子窠生态茶园创建模式,发布《武夷红茶冲泡品鉴茶具》等3个团体标准,学校作为唯一单位攻破科技丛项目,形成一套完整的检测标准和评价标准。聚焦南平竹、茶、建盏等特色产业需求,推动15项专利成果授权转化。选派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28人、团队科技特派员11个,承接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45项。

与福建武夷旅游集团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3个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承办福建省机械工程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一届第三次理事(扩大)会议

我校牵头编制的《武夷红茶冲泡品鉴茶具》团体标准发布实施

注重文化传承创新,文化强校建设迈出新步伐

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与中国人民大学、南平市委市政府共建中华文明武夷研究院,联合发起成立中华文明两岸高端学术“研学坊”,成功举办“中华文明与宋代的精神世界”联培和工作坊主题研讨活动。成立武夷艺术研究院,聘请范迪安、徐里等13位闽籍著名艺术家担任研究员,打造融高端性、人文性、学术性、时代性于一体的艺术研究院。深入实施朱子文化“双创”计划,出版《朱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著作4部、校本教材《朱子文化大学读本》1部,发表《朱熹精神品格的价值意蕴》等论文7篇,其中《光明日报》《福建日报》各2篇,完成《南平市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实施纲要》《朱子理学条目简明解读》等研究编制工作,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开展学术交流24。参加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暨2023海峡两岸高校设计展,获“组织奖”“入围奖”以及全省高校艺术设计奖5项。在第十届福建文创奖评选中获银奖1项。雕塑作品《海丝风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武夷艺术研究院揭牌仪式

 “中华文明与宋代的精神世界”联培开班式

与世界朱氏联合会举行“朱子文脉之旅”签约仪式

“朱子学与刘子翚文化”研讨会

“朱子文化寻踪之旅”研学活动

参加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暨2023海峡两岸高校设计展

雕塑作品《海丝风情》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开放办学路径进一步拓展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持续深化闽台合作办学,与台湾8所高校联合开展17个专业合作办学项目,扩大引进台师规模,做强做优台籍高层次人才队伍。承办第十三届医学与教育信息化国际会议,与美国长青州立大学等4所大学合办线上文化交流课程。推进闽港澳交流合作,开展港澳台侨学生招生工作,参加第二届“闽港澳青少年社会责任推广大使”评选活动获奖8项。持续开展留学生语言实践和文化体验活动,增进知华友华情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探索继续教育工作市场化社会化新路子,获批南平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全年招收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新生1192人,承办各类培训25场、受训15万余人次。

2023汉学青年学者研习营走进我校

留学生开展“朱子敬师礼”活动

留学生体验武夷茶文化

举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省级培训

改善办学条件,师生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积极推进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与南平市人民政府签订共建合作协议。入选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院校,大学生科创实训基地项目获批。持续深化“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校级层面35项全部完成。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智慧教室25间,完成基础设施维修1700多项,新安装公共教室、实验室空调646台,实施老旧教学楼、办公楼和学生公寓卫生间、淋浴房改造项目。高标准通过省级水利风景区复核工作,获评2023年度“福建省节水型高校”。学校四期征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资产管理。推进实验室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新增大型精密仪器10台,完成全校多媒体教室大屏改造。加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新增SCIESSCI数据库2个、电子图书2万册。聚力打造平安校园、法治校园、文明校园,开展校园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举办法治、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扎实推进第三届省级文明校园创建。构建完善“全员+全程”“校企+校地”“线上+线下”就业工作体系,2023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为95.80%,学校获“2022年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

校领导带队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

举办校董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

新建的智慧教室投入使用

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

坚持大抓基层、大抓支部鲜明导向,深入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2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通过验收,3个党支部被推荐参评第四批全国样板支部。团学支部获省运会有功集体。离退休党支部被授予南平市“十佳老党员之家”称号。积极探索党建业务“一融双优”实施路径,构建“党建引领+科竞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小小科特派,赋能山水间》入选全省本科高校基层党组织“一融双优”典型案例。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政治把关,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1630人,吸收预备党员497名。建立机关党支部与二级学院党支部联学共建机制,开展“四星”党员评选和“五心”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制定完善《武夷学院党委政治监督清单》《武夷学院纪委(监察专员办)与校党委专题会商的实施办法》《中共武夷学院巡察工作规划(2022—2026年)》,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化纠治“四风”问题,拓展“1+X”监督机制,聚焦重点开展“点题整治”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工作。制定《关于廉洁学校建设的工作方案》,开设《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选修课,营造风清气正校园生态。

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

机关党支部与二级学院党支部党建共建签字仪式

 “茶小科”团队服务地方茶产业发展

 “我为党旗添光彩——讲好俊波故事、争优争先争效”主题演讲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