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郑玉成:潜心科研 探索乌龙茶香的奥秘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4-09-12浏览次数:382

“科研如同制作乌龙茶,只有经过精心打磨与耐心沉淀,才能味沁心的茶香我校茶与食品学院郑玉成博士如是说道。今年,他凭借良好的科研功底创新能力,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

郑玉成师从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乌龙茶加工岗位科学家孙云教授,一直专注于乌龙茶加工过程中的品质形成及其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特别是在高香乌龙茶采后加工香气形成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相继在《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LWT-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Food Chemistry:X》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9篇。

郑玉成的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乌龙茶加工过程中品质形成及其分子调控机制方面,取得显著进展。通过系统分析铁观音和金观音的加工过程,明确了芳樟醇和香叶醇是各自品种特征香气的关键成分,并发现做青阶段对香气形成至关重要。此外,基于对金观音做青过程的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深入研究,他发现摇青诱导的转录活性爆发事件揭示损伤胁迫对挥发性物质动态变化的影响进而构建损伤诱导的基因调控网络模型。还深入研究乌龙茶做青过程中的表观调控机制,发现机械损伤胁迫下的DNA甲基化和染色质可及性变化,并构建了茉莉酸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转录因子CsMYC2相关的基因调控网络,揭示了表观遗传调控在乌龙茶品质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而在这些研究过程中,他发现染色质可及性作为重要的表观调控机制,可能参与了乌龙茶做青过程中萜类物质的形成。“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创新点,因此我决定继续沿着这一发现深入挖掘。”

今年,郑玉成的科研项目“染色质可及性介导的乌龙茶做青过程中萜类物质形成的调控机制研究”成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这是他多年来潜心研究的延续和深化。表示,这一项目旨在深入探讨表观遗传调控在乌龙茶品质形成中的作用,特别是通过染色质可及性介导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揭示机械损伤胁迫下的转录动态和关键转录因子的作用为乌龙茶定向加工技术奠定基础。

科研道路往往充满着众多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正是这些不确定性,推动着他不断探索新的科学问题。他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参加学术会议,并与同行保持紧密联系,学习借鉴最新的研究方法和思想,以求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与教学课堂相比,科研的世界是广袤而深邃的。因此,郑玉成积极将自己在科研上取得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中。将最新的科研发现带入课堂,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还能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为未来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坚信,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是相辅相成的,科研成果的意义不仅在于学术本身,更在于推动整个学科的进步和发展培养更多专业领域人才

郑玉成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入开展乌龙茶品质形成机制的研究,力争在这一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和创新,为乌龙茶产业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编辑:洪铭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