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赋能茶产业、服务乡村发展的道路上,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2021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陈嘉铭同学留下了清晰的足迹。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茶小科”的负责人,他以行动诠释“科技兴茶、服务三农”的初心,将青春汗水挥洒在科研实践与乡村一线。
(左一:陈嘉铭)
绿染茶山 志愿筑梦
2022年3月,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武夷学院联合福建农林大学、武夷山国家公园、武夷山市科技工作者共同组建“燕子窠生态茶园志愿者服务团队”。作为团队的骨干志愿者之一,陈嘉铭积极投身生态茶园模式的传播与服务。他与120余名青年志愿者一道,围绕燕子窠“冬种油菜、夏种大豆”的生态茶园模式开展系列宣讲、接待与推广活动。通过深入学习和反复演练,他将讲解内容灵活运用,练就了扎实功底。团队成立以来,共接待来访讲解服务3000多人次,深入一线随科特派专家调研生态农户100余家,积极推动茶园绿色发展理念走进大众。
科技助农 精准帮扶
作为“茶小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负责人,陈嘉铭把专业学习的“根系”深深扎进“三农”土壤。在“三下乡”的社会实践中,他带队走访武夷山市星村镇黄村村,结识了当地茶农毛兴良。当时,该茶园正因土壤酸化、病虫害频发,长期陷入低产低效困境。面对难题,陈嘉铭带领学生团队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为农户免费推广自主研发的微生物菌肥与土壤改良技术,连续两年提供技术指导与现场服务。最终,该茶园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年产量突破2万斤,年收入由之前的不足10万元增至30余万元,成为茶农增收与茶园振兴的成功范例。截至目前,团队已累计服务农户300余户,帮扶行程超过1500公里,帮助农户增收1800余万元。学生团队联合科技特派员的服务模式,也被写入南平市人大提案,获教育、科技、农业等多部门联动支持。
以赛促学 奋勇争先
在科研竞赛的舞台上,陈嘉铭带领“茶小科”团队大放异彩。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以科研成果为依托,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荣誉5项、省级12项。其中,陈嘉铭团队负责的土壤酸化研究项目是以赛促学的生动写照。团队深入南平市各大茶叶主产区取样,围绕土壤酸化问题展开研究,通过研究土壤酸化的机理,探究羊粪肥最适施用方式,以缓解土壤酸化。陈嘉铭和团队成员们在实操中精进专业能力,项目成果不仅在校级、省级竞赛中连夺金奖,更入围国赛并荣获三等奖。
赛场的历练同样成就了个人的突破。在校期间,陈嘉铭共获得各级荣誉18项,其中省级及以上6项,如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铜奖、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二等奖、第九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银奖与“红旅”铜奖等。在知识产权方面,陈嘉铭已拥有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2项、作品版权34项,并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期刊《Foods》(JCR一区)发表SCI论文。同时,他所带领的团队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东南卫视等多家官方媒体报道,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学子敢想敢为、善作善成的奋斗风貌。
(右一:陈嘉铭)
以梦为马 青春报国
大学四年,陈嘉铭始终怀揣服务“三农”的赤诚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的重要指示,更坚定了他“把论文写在茶山、将青春献给乡村”的信念。陈嘉铭常说:“茶文化是根,茶产业是体,茶科技是魂,三者协同发展,才能真正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如今,大学毕业的陈嘉铭依然选择扎根茶乡,以专业知识赋能产业发展,用青年担当书写时代答卷,让青春在茶山沃土中绽放最美光彩。
编辑:李琬莹(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