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下午,武夷论坛系列活动的3个平行分论坛在我校同步召开。

在平行分论坛二上,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卫平,北京语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杜运辉,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孔新峰,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阿利·卡德里,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薄国强,福建社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副院长陈祥健等专家学者,围绕“‘两个结合’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题进行交流研讨,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孔新峰主持会议。活动中,专家学者先后以《寻求中国现代化道路和思考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近代以来的探索历程》《“第二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第二个结合”的思想史与思想史上的“第二个结合”》《中国道路与发展中的世界》《两个结合——外国人士的视角》《把握“中国具体实际”内涵 开辟“两个结合”新境界》为题,立足各自研究领域开展多维度、深层次的学术交流研讨,为与会者提供了新的思考视角,助力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在平行分论坛三上,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教授汉内斯·菲尔纳,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孙伯君,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哲学、历史和国际研究学院高级研究员塔玛拉·普罗西克,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陶然,越南河内国家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副教授严翠恒,贵州省孔学堂副主任肖立斌,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陆敏珍,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南平市政协原主席张建光等专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院长杨庆中主持会议。活动中,专家学者先后以《和谐与社会主义》《西夏文献对丝绸之路石窟壁画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名、花园与视角:西方个人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北宋词人柳永与福建》《儒学与东方价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共同体的价值基础》《〈近思录〉与宋代道学的知识谱系》《民本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题,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研讨交流、激荡思想。

平行分论坛五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何成轩,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中华文明武夷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向世陵,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仇焕广,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品端,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李宗桂,美国《地缘政治经济报告》总编辑本杰明·诺顿,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阿德汉·赛义德,新开发银行行长顾问、里约热内卢州立大学经济科学学院副教授埃利亚斯·贾布尔等专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陈剑澜主持会议。活动中,专家学者先后以《儒家思想对壮族礼仪文化的影响》《“仁”的价值与中华文明》《农业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书院、经典与中华文化赓续——以朱子学派为例》《“两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文化形态的构建》《中国的经济模式如何给全球南方提供机遇》《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与对时代挑战的回应》《挑战西方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与新事业》为题,围绕“经典、书院、出版与中华文脉赓续”主题展开深入交流,畅谈思路、交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