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之星”马雪嫣

马雪嫣,现任武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宣传委员、统战委员,主要担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兼任艺术学院2024级环境设计2班班主任。
一、强化理论武装,以强基固本提高党建工作质效
一是深化理论学习,筑牢信仰之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以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指引高校基层党建实践。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支部学习,不断提高全体党员政治理论水平。
二是学深党建知识,做实党务工作。深入学习党建基础知识,应知应会高校基层党建基本要求。做实做细基层党务工作,从重要精神学习、政策贯彻传达、党员发展培养,到创新“三会一课”——不再囿于传统的“一人讲、众人听”、共上“行走的党课”、结合重要节点召开主题党课,为基层组织生活注入新活力。
三是补短板强共建,数智赋能党建。坚持“党建引领、共学互促”,对接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大数据应用与智能化重点实验室党支部,深化不同院系支部共建合作,以科技赋能打破传统党建局限性,推动党建工作提质增效和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二、潜心思政育人,以多样载体提升党建育人实效
一是创新育人方式,提振思政主动。打造“师生共讲演”沉浸式课堂,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巧用“学赛互促”机制,指导带队参加“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并获多项荣誉。
二是丰富思政载体,厚植家国情怀。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会建设和发展,推动理论学习持续深入;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游酢故里寻根”等系列实践活动,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三是聚焦学生需求,引路成长成才。作为班主任,关注学生所思所想所盼,做实做细日常教育引导,组织开展考公、考研等就业分类指导会,努力做好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引路人。
三、细作科研课题,以理论探索提速党建服务成效
一是推动科教融合,提质思政教育。参与《阅武夷山国家公园绿色答卷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真谛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软件》《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改革智慧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项目建设,推动科研成果与教学深度融合,为思政教育提质增效。
二推进数智赋能,驱动党建创新。探索数智技术与党建工作结合的新路径,撰写《数智赋能党建创新路径研究》学术论文,助力党建工作突破传统模式的局限性,实现创新性发展。
三是聚焦“两个结合”,联动党建育人。主持福建省委统战部《海外华侨基于两个大局传播朱子文化路径研究》《朱子理学中统战智慧对高校统战工作的现实启示研究》项目,深挖朱子学中的统战智慧,推动党建和思政育人的协同联动。
“创新之星”刘长勇

刘长勇,现任武夷学院教务处教学科科长。曾荣获“福建省优秀教务工作者”、福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南平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武夷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杨时奖”“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
一、创新指导模式,提升申报质量
为提高学校教学成果奖、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等省级项目申报质量,刘长勇采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通过线上交流会、线下现场一对一辅导等方式,邀请专家对教师的各类材料进行细致打磨和精准指导。近五年,组织申报的教学成果奖获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1项,省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6项。
二、创新培训形式,增强教学能力
为进一步推动教学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刘长勇通过采用培训会、研讨会、分享会、线上指导、现场交流等形式,加强对全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逐步提升教师对OBE理念的深入理解和教学能力。近五年,组织开展的创新大赛获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
三、创新开办策略,扩大办学成效
为提高学生参与微专业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刘长勇按照《武夷学院微专业管理办法(试行)》要求,采用先招生开班后申请备案的方式开展微专业办学。目前已设置23个微专业,其中4个微专业在教育部备案,共有240余名同学参加学习。2025年,有6个微专业共100余位学生完成学习,获得微专业证书。同时,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和建设急需紧缺微专业的需要,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微专业建设的激励机制。
四、创新协调机制,保障数据精准
为提高美育年度报告数据的精准度,刘长勇主动细化工作任务,积极与财务处、人事处、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相关学院进行联动协调,获取各类一手数据,高质量完成美育年度报告。2025年,助力艺术学院申报并顺利获批美育浸润行动优秀案例1项,个人代表学校在全省本科高校美育教育教学工作研讨会上做主题发言。
五、创新检查模式,强化质量管控
为切实提高教师教学材料规范化水平,刘长勇通过教师自查、系互查、学院抽查、学校实地督查等分级检查模式,形成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组建由33名督导、教学管理人员以及教科办主任构成的专项检查组,每学期开展2轮常态化教学检查,累计核查试卷、教学手册、教学大纲、毕业论文等课程材料700余份。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教学单位,并建立整改台账跟踪督办,确保问题整改率达100%,持续推进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
“文明之星”谢晋秋

谢晋秋,现任武夷学院党委宣传部科员。主要承担和协助负责学校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意识形态、校报编辑等工作。
一、深学笃行,思政育人显成效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服务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工作,扎实做好学习计划安排、日常管理、总结通报,推动提升学习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二是注重学用结合。以“问题化+项目化”思维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主持福建省教育系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朱子文化研学旅游发展路径研究》,探索“朱子文化+思政教育”融合路径。三是推动成果转化。组织申报的项目入选全国高校思政工作精品建设项目1项、省级7项,多篇论文、案例获省级奖项,提升学校思政育人实效。
二、文明聚力,宣传引领有作为
一是夯实文明创建。协助完成第三届省级文明校园测评指标支撑材料的梳理、完善与申报工作。二是做强新闻宣传。近三年编辑《武夷学院报》40多期,采写师生典型200余人次,充分运用学校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传播,单篇报道最高浏览量超万次;撰写学校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等新闻报道和工作经验文章100余篇,多篇被“学习强国”“新福建”等媒体平台刊载。三是赋能提质增效。发表《高校微信公众号选题策划研究》等论文,深入探索新媒体传播规律与运营策略,助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质增效。
三、恪尽职守,坚守底线担使命
一是守护意识形态安全。严格校内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切实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二是保障重点工作落实。在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中,完成“特色项目”材料撰写,落实专家反馈问题的具体整改。参与完成校史馆提升改造和内容更新,整理200余份校史资料、20000余字布展大纲。三是促进学校规范管理。服从学校巡察工作安排,参与4轮校内巡察,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做好问题整改的监督指导,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四、主动担当,服务奉献践初心
一是积极补位担当。在同事休产假期间,主动承担支部重要工作及“一站式”学生社区相关职责,确保工作平稳过渡、有序衔接和顺利推进。二是践行服务宗旨。本学期主动报名担任新一轮楼栋长及楼栋党支部书记以来,持续深入学生,扎实做好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三是注重协同联动。积极配合部门各项专项工作的推进,凝聚工作合力,在服务师生中提升效能,展现了务实担当的工作作风。
“服务之星”康志堂

康志堂,现任武夷学院后勤管理处基建修缮科干事。曾获校“优秀共产党员”“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一、深耕一线,自觉强化服务师生情怀
一是坚持师生至上。把宗旨意识装进心里、干在实处,十七年如一日奋战在校园基建与修缮工作最前沿。二是坚持现场办公。长年累月深入施工第一线,主动了解师生所需所盼,根据师生合理化建议,适时改进现场施工环境布置,持续提升服务响应效率和满意度。三是坚持担当作为。注重工作流程优化,在学生公寓26#楼项目报建阶段,提前与消防、人防、住建等部门沟通,将原本常规一个月才能办好的施工许可证缩短至一周。
二、爱岗敬业,切实提升服务师生本领
一是注重业务能力提高。坚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专业前辈学、向身边同行学。通过考试获得土建、市政两个专业建造师资格证书,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二是注重理论指导实践。撰写并发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进度管理与资源调配研究》《建筑工程成本动态管理措施研究》等理论文章,以理论探索促业务工作提升。三是注重细化项目管理。在研究生楼建设过程中,从走廊铺砖、放坡排水、地漏选样,到衣架布置、阳台空间利用等,都细究研磨,力求为研究生入住创造较为舒适的居住环境。作为终身责任制项目负责人,还保质保量完成朱子书院、青年教师周转房32~35#楼、仁智学生公寓26#楼等8个重点项目。参与工程实训中心、体育训练馆、同文7、8#楼等6个项目建设。
三、无私奉献,努力增强服务师生成效
一是聚焦师生“急难愁盼”。面对校园楼宇逐年老化、维修体量逐年增加的局面,精打细算使用资金,确保建设效益最大化。坚持师生登记报修和上门主动维修相结合,每年处理各类零星报修单据超千项,进一步改进师生居住条件。二是聚焦“为师生办实事”。按照学校统一安排,利用寒暑假休息时间,细化落实校西大门、毕业生宿舍翻新改造、仁智学生公寓20~23#楼阳台门轨道改造等“为师生办实事”项目。在今年暑期东南门道路“白改黑”提升改造工程中,每天蹲点现场,听取来往师生意见,调整改良施工作业。优化东南门路口防护围挡的摆放位置,改用反光堆及路障进行重新围护;在靠近教师生活区的沿路围栏上安装雨雾喷淋,防止粉尘污染;拆除原有高低不平、缝宽大小不一的排水沟盖板,采用现浇配筋的方式,与水泥路面形成整体,为沥青铺设做好衔接。三是聚焦打造“放心工程”。将廉洁自律贯穿工作全过程,严把质量、安全、进度关,自觉接受师生对校园基建与修缮工作的监督。积极参加廉政教育培训及警示案例学习,引以为鉴,警钟长鸣,致力于打造“放心工程”“阳光工程”,为学校发展提供坚实的后勤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