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校要闻
我校党外人士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发布者:统战部发布时间:2025-10-25浏览次数:382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我校党外人士第一时间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工作、学习实际,分享学习体会。

杨昇(省政协常委、民进省委会常委、民进南平市委主委,副校长):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发展绘就宏伟蓝图,深刻阐明了高质量发展与改革创新的核心要义。学习宣传贯彻好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南平民进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精心组织宣传,广泛开展宣讲,深化研究阐释,认真引导南平会员深刻领会和把握全会精神。要提高履职能力,立足界别优势和人才特色,聚焦“十五五”规划实施中的重点领域,主动对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做深做实议政调研,积极建言献策。要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需求,推动学科建设提质增效,为区域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智力支撑。要把“两个维护”落到实处,以党派履职助力改革发展,以校园实践落实育人使命。

罗付灵(省人大代表、致公党南平市委副主委,海峡成功学院、海外教育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学习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深感使命在肩、责任如山。要始终坚守致公党“侨海报国”初心,将全会关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部署落到实处。要搭建侨界连心桥,凝聚侨心侨智侨力服务地方发展,让侨胞成为闽北对外开放的“代言人”。要以海峡成功学院、海外教育学院为平台,深化两岸高等教育融合,推进人才联合培养,加深文明互鉴,筑牢心灵契合根基。将聚焦两岸融合发展、侨界权益保障等议题建言献策,把全会精神转化为履职实效,以实干担当践行“两个维护”,为福建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致公党力量。

    魏毅(民革南平市委常委、民革武夷学院支部主委,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副院长):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在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们在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时,必须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统筹推进,全面构建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这要求我们高校科技工作者既要强化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破解“卡脖子”难题,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又要促进科技与产业创新的无缝对接,加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注重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与数字中国建设战略的深度融合,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贾小丽(南平市人大代表、民盟南平市委会常委、民盟武夷学院支部主委):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受鼓舞,倍感责任在肩。我将把全会精神融入本职工作,立足教学科研岗位,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与课程教学、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增强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团结带领我校民盟盟员,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立足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充分发挥民盟在教育、文化、生态领域的界别优势,围绕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和武夷山国家公园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建言献策,在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中展现新作为。

何兰芳(民进南平市委常委、民进武夷学院支部主委):深入学习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倍感振奋,同时也感责任重大。全会提出的“高质量发展”“社会文明程度显提升”等目标,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作为一高校英语教师,我将把全会精神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过程,“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引导他们树立国际视野,厚爱国情怀,为教育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林皓(九三学社武夷学院支社主委):学习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深切感受到党中央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定力。要立足党派宗旨与科技界别特色,将全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部署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自觉把全会精神融入教学与科研实践,立足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独特生态优势,聚焦区域绿色低碳发展与污染治理需求,着力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协同攻关,把减污降碳、扩绿增长理念转化为技术成果。要带领支社社员围绕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等议题精准调研建言,发挥民主监督作用,为区域生态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周世辉(民建武夷学院支部主委):通过学习,我深刻领会“三农”工作在中国式现代化全局中的战略地位。要充分发挥党派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将全会关于乡村全面振兴的部署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立足乡村规划,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把绿色发展、数字赋能理念融入规划设计,打造兼具生态质感与产业活力的乡村空间。依托我校教学科研资源,深化产学研协同,培育乡村规划“新质生产力”,助力破解城乡融合发展短板。将带领学校民建会员围绕乡村建设提质、特色产业培育等议题调研建言,把专业智慧转化为履职实效,为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廖素兰(农工党南平市委委员、武夷山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党员):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立意深远、振奋人心。全会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要求,为生态环境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作为一名农工党党员和高校教师,我深感肩负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将全会精神融入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着力培养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领域的研究力度,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杨为森(福建省知联会常务理事、校知联会负责人):深入学习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令人倍感振奋。作为环境材料研究领域的党外知识分子,深刻理解科技创新在推动绿色转型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这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将聚焦材料创新,着力研发高效的污染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添砖加瓦。积极探寻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以实际行动助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马春华(武夷山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无党派人士):学习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倍感振奋、干劲十足。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一时期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我会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以更坚定的信念、更昂扬的斗志、更扎实的行动,将全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好人大代表和教书育人的工作,在新时代赶考路上书写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答卷。

    郑茂钟(福建省知联会理事、无党派人士):作为高校教师和生态环境科研工作者,我深感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对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要坚持科技创新引领,聚焦生态环保关键技术开展科研攻关。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树立生态价值观。要围绕全会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求,发挥专业优势,践行“两山”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生态治理建言献策,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智慧。


版权所有:武夷学院 校址:福建省武夷山市百花路358号 邮政编码:354300 电子邮件:wyxyxb@126.com 招生电话:0599-5136788

闽ICP备0901457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