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者,心之声也,岁月之痕也。当笔墨穿行于时光的褶皱,那些被日子打磨过的情感与哲思,便在平仄韵律中凝结成诗。刘用麟先生的这部《岁月诗痕》,恰如一本打开的时光相册,以五绝、五律、五排、七绝、七律、词等多样体裁,将生命历程中的所见、所感、所悟,化作字字珠玑的诗篇,在诗与岁月的交织中,勾勒出一幅充满烟火气与哲思美的精神图谱。
一、诗心映世:从微观物象到宏观情怀
翻开诗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诗人对世间万物的细腻观照。一株石榴能引发“花开红胜火,百籽一窝亲” 的团结之思,一座桥可承载 “千古江津隘,今朝跨彩虹” 的时代变迁,甚至墙头的凌霄花也被赋予 “岂甘匍匐状,宁可向高谋” 的生命哲思。这些从日常物象中提炼的诗意,并非孤立的咏物,而是诗人借物言志的精神投射 —— 石榴的 “百籽一窝” 暗合对人间温情的珍视,桥的 “跨彩虹” 隐喻时代发展的跨越,凌霄花的 “向高谋” 则是对生命姿态的自勉。
诗人的视野并未局限于微观物象,而是始终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庚子抗疫初期有感” 中 “岁首狼烟起,中华虐毒冠” 的忧思,“纪念改革开放 40 周年” 里 “浴火重生四十年,神州处处凯歌旋” 的豪迈,“有感张益唐证明‘弱孪生素数猜想’论文” 中 “廿载埋头磨一剑,胜公论著与天齐” 的致敬,都让诗篇成为记录时代的镜子。尤其在 “贺南平市诗联学会第八届代表大会召开”“步和马凯先生《翘首好诗兼贺中华诗词五代会召开》” 等作品中,诗人以诗为介,融入诗词界的集体创作,让个人诗心与群体文化追求相互映照。
二、岁月留痕:生命体验的多维书写
《岁月诗痕》最动人之处,在于诗人对生命历程的坦诚剖白。“知青岁月” 中 “昔日知青坎坷多,春归秋至叹蹉跎” 的苦涩,“退休生活有记” 里 “晨翻书与报,暮练气和拳” 的从容,“还乡” 中 “解甲乐归田,人生又一篇” 的释然,构成了从青春奋斗到晚年沉淀的完整生命叙事。这些诗篇不避生活的艰辛,亦不讳岁月的沧桑,如 “送友人” 中 “目随孤棹影,心泊半江秋” 的离别怅惘,“悼袁隆平院士” 里 “五岳涛声恸,三江泪水流” 的沉痛追思,都让情感在格律的约束下奔涌而出,形成强大的感染力。
亲情与乡情是诗集中温暖的底色。“母爱” 中 “多少来回路,娘痴子不知” 的质朴深情,“回乡陪老妈散步有感” 里 “双手牢将枯手牵,半生内疚涌胸前” 的拳拳孝心,读来令人动容;“老家” 中 “关山千里白,皓日映寒天” 的苍茫意境,“故乡情” 里 “半水半山皆入画,一花一木总关情” 的浓烈眷恋,将乡愁化作可触可感的诗行。更妙的是 “偕妻访常德桃花源” 中 “回首望伊春色里,桃开十里莫如妻” 的浪漫,让爱情在山水诗境中愈发醇厚。
三、诗艺求索:格律与性情的交融
作为一位退休后耕耘诗词创作的诗人,刘用麟先生对格律的把握娴熟而精妙。无论是五绝的凝练——“日去苍山远,春来碧水亲”(黄昏),还是七律的工稳 ——“西风昨夜势难休,且看千林已染头”(感秋),亦或词牌的灵动 ——“秋来凉意西风起,残荷寂寞寒塘倚”( 菩萨蛮・秋凉),都可见其对平仄、对仗、用典的考究。这种格律上的严谨,并未束缚情感的表达,反而让诗意在规范中更显张力,如“卜算子・梅” 中 “朵朵伤痕片片红,生就铮铮我”,以刚健的语言冲破婉约词的常规,展现出梅的傲骨与诗人的性情。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善于运用比兴、象征、留白等技巧。“烟花” 中 “不是粉身拼一死,何来璀璨照人间” 以烟花喻奉献,“时钟” 里 “谁言滴答声音小,唤醒诸多美梦人” 借时钟说哲理,都让抽象的情感有了具体的载体。而 “黄昏” 中 “悠然园柳下,可是待她人” 的留白,“重阳日(题图诗)” 里 “心随帆影动,何日汝归乡” 的设问,则为诗篇注入了悠长的韵味,让读者在想象中完成诗意的二次创作。
四、文脉传承:在传统中开新境
《岁月诗痕》深深植根于中华诗词的传统土壤,字里行间可见对李杜苏辛的追慕——“举杯邀李杜,挥笔写春秋”(感诗),对《诗经》《楚辞》的继承 ——“采桑子”“忆江南” 等词牌的娴熟运用,以及对理学文化的呼应 ——“步和周文彰会长当选感言” 中 “德汇三江水,才培五柳贤” 的表述。这种传承并非简单的模仿,而是融入个人生命体验后的创新,如 “鹧鸪天・火锅” 以市井生活入词,“阮郎归・圆规” 借日常器物言志,让传统诗词在当代语境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尤为可贵的是,诗人在诗集中展现出对诗词创作的自觉思考。“写诗感怀” 中 “数苑勤耕已有时,年来醉学李苏诗” 的自勉,“写诗随笔” 里 “仄声吟罢复吟平,诗作如歌曲调明” 的体悟,“诗海无涯” 中 “茫茫赋海似无疆,逐梦扬帆靠远航” 的追求,都表明这部诗集不仅是创作成果的展示,更是诗人诗学理念的实践记录。这种创作与思考的双重在场,让《岁月诗痕》超越了普通诗集的范畴,成为一部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的精神文本。
岁月如河,诗为浪花。当刘用麟先生以诗为笔,在时光的长河中打捞起这些情感的涟漪,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位诗人的生命轨迹,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侧影。这部《岁月诗痕》,是诗人献给岁月的情书,也是留给读者的一份精神礼物—— 在诗词的韵律中,我们得以触摸时光的温度,感知生命的厚重,领悟生活的诗意。愿这诗痕如桥,连接过去与未来,让更多人在诗词的世界里,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