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末的武夷学院草木葳蕤,绿意盎然。
4月26日下午3:00,武夷学院屏山科技楼报告厅逸夫讲坛迎来了特殊的主讲人:武夷学院1976级政教系校友、作家张建光。张建光先生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福建省政协提案委会副主任,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曾任武夷山市市长,市委书记,南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南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南平市政协主席。创作发表了《浪漫山水》《朝圣山水》《涅槃山水》《欧美风雨》《武夷风》等多部散文集,有多部作品获国家级,省级一等奖。
当天下午,张建光先生为武夷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2017级中文专业及预科班的全体同学奉献了一场散文理论与实践创作的精彩讲座,武夷学院副书记姚进生做主持。出席讲座的有武夷山市宣传部副部长张晓平、武夷学院宣传部部长何长辉、图书馆馆长徐俐华、文教院院长廖斌、文教院写作学讲师魏维、“武夷风”文学社社员及校内外文学爱好者。
张建光先生将当下的散文分为抒情、叙事、景观、哲理散文。而将他的散文创作分为写情、写景、写理、写人、写事散文五种。他认为,自己的创作阶段分为来武夷山之前与到武夷山之后。来武夷山之前侧重于抒情散文的写作,出版散文集《浪漫山水》。到武夷山之后,为武夷山水之美,为武夷山的悠久历史文化深深折服,创作出大量的写景、写理、写人、写事散文,陆续出版散文集《朝圣山水》《涅槃山水》等。而《武夷风》的写作更是历经十年,分为三辑“十方形胜”“千古风流”“九曲流觞”。其中“十方形胜”的写作中涵盖了闽北十个县市的主要特点,令人耳目一新。对于散文创作,他总结出“真善美”散文观,“真”是散文最根本的特征;“善”是散文的灵魂;“美”是散文的标准。最后,他呼吁散文应该回到文学本位上,回到年轻人身上,希望年轻人们为散文找出一条新的出路,让散文的地位不再尴尬。
讲座后,中文专业的同学们与张建光先生积极互动,从典型意象的提取、通感的使用、散文的结构和语言方面展开讨论。姚副书记总结时援引袁枚《苔》来鼓励同学们,即使是如米小的苔花,也要学牡丹盛开。
最后,姚副书记代表武夷学院接受张建光先生赠书《武夷风》十册,并以我校图书馆的图书收藏证书、近十期的《武夷风》期刊及《武夷微文学》汇编(2017年卷)作为回赠。
此次讲座由人文与教师教育主办,图书馆逸夫讲坛承办,作为中文专业基础写作课课程改革的一个部分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也为中文专业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稿件撰写:张蒙
图片摄影:施文静
会议记录:王仲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