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寻闽商印记,弘扬闽商文化精神
发布人:团委  发布时间:2023-02-08   浏览次数:364

    闽商作为中国十大商帮之一,有着悠久的经商历史以及营商传统,全球近两千万的闽商,对福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商学院黄国芳等8名同学组成的寒假社会实践小分队分别前往福州、泉州、厦门、漳州等地探寻闽商背后的文化基因。

    实践队的第一站来到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湾后渚港古沉船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申遗的重要实物,同时也是宋代闽商远洋贸易的见证者。

    通过博物馆的走访,了解到古沉船是在泉州建造的福船,福船是古代闽商远洋贸易的物质基石,也是华夏文明中海洋文明的传播者,福船中的“水密隔舱”既提高了船舶的抗沉性能,又增加了远航的安全性能。其结构和舵的设置,被称为中国古代船舶建造方面的两项重大发明。宋元时期,由于北方战乱,汉人南迁。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耕地面积难以满足人口剧增的需求。出现了人多地少的矛盾。艰难的生存环境迫使他们不得不远涉重洋,以寻求生路。



    实践队的第二站来到了位于泉州市惠安县辋川西街的妈祖庙。队员实地考察了这一距今已有六百年历史的妈祖庙。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根本动因是海上贸易和海外移民,而精神支柱则是海神信仰。海神信仰贯穿于航海始终,它既反映了时人对海上巨大风险的畏惧心理,又体现了闽商借助海神信仰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必胜信念。妈祖信仰这一精神支柱促使大批闽人勇敢地走向海洋。

    实践队的第三站来到了位于厦门集美学村。陈嘉庚先生被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他的实践和精神形成了独特而又丰富的“嘉庚精神”。他所创建的集美学村建筑融中西风格于一炉,体现了典型的闽南侨乡的建筑风格。琉璃盖顶、龙脊凤檐、雕梁画栋,各具匠心,无一雷同,形成了“嘉庚风格”的独特建筑群。达则兼济天下,归则反哺桑梓。闽商群体在文教兴国、脱贫攻坚、抢险救灾、扶危济困的道路上彰显了责任担当与奉献热情。


    实践队的第四站队员们参观了“晋江经验”20周年成就专题图片展,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晋江经验”重要讲话精神。

    社会实践团队在探寻闽商足迹的时候,深深地感受到了一种“善观时变、顺势而为;敢冒风险、爱拼会赢;合群团结、豪爽义气;恋祖爱乡、回馈桑梓”的闽商精神。传承和发扬闽商的文化基因,用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融入创新创业的浪潮,争做“敢闯会创爱拼能赢”的时代弄潮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