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楷模”陈炜先进事迹在我校引起热烈反响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2-05-01浏览次数:585

4月29日,“八闽楷模”陈炜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在福建电视台播出,发布仪式通过主持人访谈、情景表演、视频短片、连线采访等形式,展现陈炜同志不负使命追求卓越的献身精神、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躬耕精神、初心如磐矢志不渝的忘我精神、凝心聚力赋能未来的奋斗精神。全校各二级学院、各部门组织干部、师生认真观看学习。大家对陈炜同志的先进事迹十分感动,纷纷表示要以陈炜同志为榜样,以楷模为标准,学习他潜心育人、勇于担当、敬业奉献的精神,立足岗位、积极奉献,艰苦创业、奋发有为,为我校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穆寄林(后勤管理处副处长):陈炜校长为了人民的教育事业,殚精竭虑、鞠躬尽瘁,献出了全部心血,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传承。他的事迹激励着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勇于担当负责、心系学生、忘我工作、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甘于奉献、清正廉洁。

贾剑晖(后勤管理处水电管理科科长):作为一名后勤干部,我将秉承陈炜同志为师生服务的奉献精神、勠力同心的团队精神、自我革新的创新精神、披肝沥胆的奋斗精神,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伍进平(图书馆党支部):观看和学习了“八闽楷模”陈炜发布仪式深深被陈炜同志伟岸人格魅力、高尚的教育情怀、先进的教育理念、无私的奉献精神打动。斯人已逝,但师风长存。

魏琛(科研与继续教育党支部、学报编辑部):“八闽楷模”陈炜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求真务实、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和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值得我们每位党员深思和学习。他也是坚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重视教育事业发展、致力于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质量的先进典型。他这种“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为祖国建设添加加瓦的奋斗精神、致力于培养祖国建设和接班人的拼搏精神值得我们以他为榜样,努力学习、努力践行。

吴清寿(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教工第五党支部、物联网工程系教授):陈炜同志从容面对病魔,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他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受感动,立志以陈炜同志为榜样,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夯实基础,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二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好书,更要育好人,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三是要坚定信心,面对困难不逃避,主动作为,迎难而上,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亓文娟学与算机学院教工第三支部党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陈炜同志从教三十余年,始终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身患重症仍从容面对,披肝沥胆,砥砺奋进,创造了不凡业绩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我。陈炜校长是我们教育战线工作者的榜样。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从陈炜同志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为人处事的一言一行学起,深刻领悟精神品质,着力深学细照笃行。要牢记初心使命,坚定教育报国理想信念;要坚持终身学习,增强学识本领,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要以身作则,时刻铭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操守,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要敢于担当,尽责奉献,为学校建设、福建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等工作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黄张萍(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党员、教师):观看了陈炜校长的事迹,我非常感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定要以陈校长为楷模,向他学习。要学习他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努力创造经得起时间、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做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郭绍英(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教师):作为高校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对教育的思考,更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情怀,还要有宽厚的格局和胸襟。在信息大爆炸的新时代,要不断地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立足于学生,着眼于实际,不照本宣科,因材施教,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人才而努力,更要提高自身的思想站位,育人育德,培养强国有我的时代担当青年而尽力,还要有认清并定位自身的角色,增强自身科研创新能力,引领学子科技创新,共同为科技强国而竭力。

朱德煌(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教师):作为高校教师,要以陈炜校长为楷模。学习他心怀理想,为教育事业奉献一生;学习他以身作则,践行“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标准;学习他甘为人梯,勇于对教育的责任与担当。我们还要坚持运用武夷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服务于教学和科研,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朱明(旅游学院党委组织员办副主任、辅导员):陈炜同志的事迹生动诠释了立德树人的本质要求,他围绕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做学生拔节孕穗、成长成才的守望者,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的重要要求。作为一名思政工作者,我们要秉承他的“大先生精神,争做“四有”好老师,在党员使命上践行初心与使命,为学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静茶与食品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立校者以命,使命在肩,七尺之躯亦能面东向海留绝唱;立教者以心,烛心坚韧,蜡炬成灰但求蓬苹寒窗启禹门;立人者以情,真情化雨,润物无声换得满园桃李答春晖。陈炜校长践行”传道必行道,授业须乐业,解惑先不惑“的敬业精神让我敬佩万分。

黄艳茶与食品学院教工第三党支部、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要培养“完整的人”——让每一个孩子眼中有光,照见未来;脸上有笑,自信谦和;心中有爱,奔赴山河;手中有活,一技之长;肚中有货,气质芬兰;腿上有力,脚有方向。为了培养“完整的人”,陈炜校长突破教育的边界——开设“弘扬榕树精神 走好人生福道”的开学第一课;兴办“钱学森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爱国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学习陈炜校长时刻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干净担当、敬业奉献,不遗余力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精神

王雅楠(2019级环境生态工程学专业学生党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应当对党忠诚,勇于担当,锐意进取,以身作则,无私奉献,善于创新。对陈炜校长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立德先立志”,他开设多个社团,让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做自己热爱的事情。陈炜校长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将教师这个岗位做到极致,真正做到以德树人。在今后考研的漫长道路中,我一定不被花花世界迷惑,磨练自己的意志力,做好时间管理,同时也尽力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李军霞(2020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党员):通过福建综合频道观看“八闽楷模”陈校长的先进事迹,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应当学习先进楷模的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勇于担任使命的精神,我们还要有坚定的信念,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一心向党靠拢,全身心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投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我们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只有我们足够强,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强。

苏云龙(2019级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党员):通过观看八闽楷模”陈炜先进事迹发布仪式,我深刻了解到陈炜先生那不负使命的党员献身精神、培根铸魂的教育躬耕精神、矢志不渝一心工作的忘我精神、凝心聚力带动众人的奋斗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应当充分学习陈炜先生的事迹,尤其是在当前这个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们充分学习和落实践行陈炜同志的可贵精神,让我们在今后学习和工作上敢为人先、攻坚克难。

李禹欣(2018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党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我们应当灿烂如光,温暖如阳。在了解了“八闽楷模”陈炜校长的先进事迹后,他面对病魔的坚韧,对校园、师生、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工作的热情与拼搏的精神无一不让我深受感动。我认为指引着这位伟大的校长不断前行的是他的初心,是他对教育事业最真挚的热爱,而这无疑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并践行的。希望我们都能遵循自己的初心,在热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让自己成为那个温暖他人的人。

刘庶琦(2020级通信工程1班):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一个国家长期发展的磐石。潜心立德树人的优秀教育工作者——陈炜校长潜心于教育事业,工作期间兢兢业业、竭尽全力,即使身患重病在为教育事业倾尽全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党员,我们应当学习陈炜同志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他的事迹更加坚定了我对共产主义的信仰。诚如斯言,积小流得以成江海,我们应当在生活点点滴滴的小事中为身边的人和事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

刘月娟2018级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生党员观看“八闽楷模”陈炜的先进事迹后,感触颇多。陈炜校长爱岗敬业,爱校如家,数十年如一日,全身心投入终身为之奋斗的教育事业,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诠释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一生都在为学校的发展奔波劳碌,都在为教育的发展出谋献策,在他患病期间仍然坚守岗位,心系教育,心系学校。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要以陈炜同志为榜样,深入学习其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质,至诚至深的教育情怀,勇挑重担的责任担当,时刻勉励鞭策自己,牢记初心使命,争做一名优秀的党员,为社会,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刘换换(2021级建筑学专业学生):在观看了“八闽楷模”陈炜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后,我深受感动,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们要学习陈校长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但心中要有梦,更要坚定这个梦,怀着坚定不移的信念,紧跟党的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勇于创新,艰苦奋斗,锤炼出高尚的品格,自觉把个人梦想积极融入到党和国家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这样才能成就有意义的人生,实现人生价值。

郑正鑫(2020级工程造价学生):在观看了“八闽楷模”陈炜先进事迹发布仪式后,我更加明白了榜样的力量,陈校长对党忠诚、克己奉公、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给我非常大的触动,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应该学习并发扬陈炜校长的精神品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以及专业素养,为将来更好的服务社会,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