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三巡回指导组莅临我校调研指导。省委党史学习教育第三巡回指导组组长何小敏、组员陈铭胜出席会议;校党委副书记陈金瑞及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部分成员、校内各巡回指导组组长参加会议。

听取汇报后,何小敏组长充分肯定了武夷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取得的成效,认为学校党史学习教育能够对标对表开展,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落地落实,尤其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深入学习廖俊波先进事迹方面,持续持续兴起学习热潮,引起全校师生热烈反响,并能及时在省市媒体推出相关情况报道;在建党100周年前后,学校以各种形式开展庆祝活动,氛围浓厚,各党支部比较扎实地开展了“三个一”活动和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的师生“重走俊波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青马工程”现场教学等各项活动实实在在、很有意义。

何小敏组长强调,虽然学校目前已放假,但是党史学习教育“不放假”。他对下一阶段的党史学习教育提出五个方面的指导意见:
一要持续在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及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做到常学常新、常抓不懈,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不断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开新局,围绕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绿色产业发展的“高地”、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样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标杆”的要求,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和整体性推进,融入大局找准定位,在“一座山、一片叶、一只鸡、一根竹、一瓶水”等特色产业链发展方面,向地方贡献强而有力的科技、智力、人才支持,助力南平高质量发展超越。
二要利用暑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史学习教育。要利用假期特殊时段,组织师生探索创新方法、丰富形式内容、多层次多举措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用好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载体,将革命传统教育、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教育相融合,积极组织开展读书学史、学习体验、致敬革命先烈、学习先进模范、红色家风传承等“线上”活动。
三要在学习践行廖俊波先进事迹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武夷学院是廖俊波同志的母校,廖俊波同志是武夷学院的骄傲,广大师生和党员干部更有责任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廖俊波同志母亲季平英同志重要回信精神,学好讲好廖俊波故事。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廖俊波的“樵夫”精神,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为民办实事的精神,激情创业干净做人的作风融入到党史学习教育中,融入到学校“三全育人”工作中,引导党员干部、师生向廖俊波看齐,把“为人民服务”装在心中,身体力行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要突出重点,主动作为,对照项目清单把实事办好,逐项解决具体问题;同时加强办实事成果转化,探索形成为师生服务的长效机制。
四要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发展文章。武夷学院在乌龙茶、红茶发源地武夷山办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拥有武夷茶学院这个产业学院,理所应当扛起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发展的大旗,领衔主演茶文化传播者、茶产业服务者、茶科技提升者的角色。学校要结合“十四五”规划的制定,把茶学学科专业做强、做精、做实,不断增强武夷茶学院品牌影响力,积极搭建代表茶文化最高水平的平台,承办高端茶叶赛事、文化活动、科学研究,努力在茶品质鉴定、茶文化研究、茶科技提升发展方面起到定标准、把方向的作用,力争成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发展的高地、窗口、地标,成为业界的权威。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武夷学院要进一步探索加强茶学专业科特派员团队建设,策划打造校地企合作项目,不断建立健全茶业产学研融合体制机制,培养茶产业链条的精深人才,以人才、技术支持服务乡村振兴,把茶学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五要切实担负起朱子文化交流研究的重任。南平、武夷山是朱子故里,这里不仅有深厚的朱子文化底蕴,还有便利的研究条件、浓郁的学术氛围。武夷学院作为武夷精舍的传承者,作为南平市朱子文化保护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积极对接融入南平、发挥高校优势主动作为,把百年党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大力发掘和弘扬朱子文化这一地标性文化,传承好朱子理学文脉,加强朱子文化研究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当前,学校要以建设朱子书院为契机,以省社科研究基地朱子学研究中心为载体,整合研究团队,凝练研究方向,着力打造集科学研究、对外交流、决策咨询、人才培养和文化展示为一体的朱子文化综合平台,以经典诵读、文化之旅、主题研讨等形式大力推进朱子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在新时代赋予传统优秀文化新内涵,力争成为国内有影响的朱子文化传承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