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中亚留学生,鼓励他们为推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重要回信饱含了对广大来华留学生、广大青年的关怀和期望,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持续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谋划和深刻思想,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高度重视,在我校海外教育学院师生中产生了热烈反响。
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卢明添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充满了对留学生的鼓励,同时也充满了对“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参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期许。近期,与中亚五国的峰会及相关外交活动,更是证明了我国对中亚国家的友谊,相信我国与中亚各国的交流会越来越深厚,中亚的留学生也能在中国与他们国家的交往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海外教育学院副院长罗付灵表示,重要回信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以及关于教育、青年重要论述的最新内容,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新时代新征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重视和深邃思考,饱含了对广大来华留学生的勉励和希望。我们要把学习贯彻重要回信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与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相结合,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传承和发扬中国—中亚友好关系的有志、有为青年,培养一批积极投身中国同中亚国家友好事业的建设者和传播者,弘扬丝路精神,为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海外教育学院招生办负责人刘晓玲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鼓励大家积极投身中国同中亚国家友好事业,弘扬丝路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中亚故事,当好友谊使者和合作桥梁,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的贡献。这与我校留学生教育的方向和路径正一致,近年来我校留学生生源主要来自中亚国家,学校与中亚国家高校合作日益紧密,我们要脚踏实地做中国中亚关系的“建设者和传播者”。
海外教育学院国际中文教育教研室主任廖莉茹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的句句箴言饱含了对中亚青年的殷切期望,而我们作为国际中文教师将会带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在“丝路”这条绵长的路上,讲好中国故事,带领中亚友好使者看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的贡献。
海外教育学院教师黄超表示,“丝路”是连结“中国—中亚”地理上的纽带,“青年”是联结“中国—中亚”心理上的桥梁,新时代的“丝路青年”则是跨越时空阻隔的命运共同体。驼铃声响今犹在,丝路精神正当时,我们要以丝路为媒,以发展为聘,以和平为礼,讲好“中国—中亚”故事,擘画新时代的丝路盛景。
海外教育学院教师杨崇敏、樊启迪、崔凤荣、肖琳娟、杨小峰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激励着从事来华留学教育的工作者,我们要响应号召,贯彻重要回信精神,积极投身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友好事业,努力弘扬丝路精神,传播好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中亚故事,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当好文化沟通的桥梁,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道上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海外教育学院哈萨克斯坦籍留学生爱丽表示,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友好关系为我们年轻一代提供了很多新的机会,我们希望持续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密切联系,了解历史、了解文化,以增进和加强我们的合作。作为年轻人,我们愿意尽一切努力将双边关系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发展,让我们共同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海外教育学院哈萨克斯坦籍留学生海琳表示,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友好关系为这些国家提供了相互分享经验和文化的机会,同时,在政治、经济和环境问题中,我们可以相互支持。
海外教育学院塔吉克斯坦籍留学生方心表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友好关系是非常宝贵的,这种友好关系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很多利益,这种合作需要代代相传,希望我们年轻一代能够积极参与,为延续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友谊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