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第十六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福州落下帷幕。我校共14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获奖数量和等次均为学校历史最佳成绩,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自2022年11月大赛工作启动以来,我校高度重视,成立由校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常务副组长的“挑战杯”竞赛工作领导小组。校团委联动相关部门及各二级学院协调竞赛组织工作。经广泛动员、重点立项、师资培训、精准打磨,通过校赛初审、复审等环节,共推荐43个项目参加省赛主赛道。
近年来,我校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坚持以赛促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完善学生竞赛体制机制,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重大赛事上斩获众多奖项,为社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
第十六届“挑战杯”福建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名单(武夷学院)
项目名称 | 项目成员 | 指导教师 | 获奖等次 |
酸化对茶树生长影响的土壤生态学机制及其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 杜梦茹、陈嘉铭、潘秋霖、陈芳雅、 王晓莹 | 贾小丽、张奇、雷卫星 | 一等奖 |
仿生白茶萎凋机智能控制系统 | 杨薇、薛志磊、陈弘扬、龚驰翔、 陈宇斌、朱剑桧、俞雅茹 | 郭波、陈镔 | 二等奖 |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ZL22对40年连作茶园的酚酸自毒物调控作用研究 | 邱嘉林、林惠娟、张成林、张彬、黎勤吉、何国鑫、苏镕杰、杨新怡、 李文洁 | 朱笔通、贾小丽、蓝荣萍 | 二等奖 |
子谦——基于中国吉丁亚科分类及其生物多样性研究 | 廖智宇、孟桂森、蔡雨欣、董文菁、 吴金涛、张续辉、周鑫龙、薛忠良 | 张环纬、宋海天、蔡普默 | 二等奖 |
运用多组学技术联合分析茶树响应镁调控的分子生理机制 | 李俐萱、李以诺、许传兰、张铭 | 张奇、叶江华、张环纬 | 二等奖 |
革命老区旧址数字孪生赋能应用研究——基于五省百村实践调研 | 林国锋、韩江亭、尹灿柔、林诗涵、苏桐、杜梓轩、林鑫怡、史书宁、 童莉莉、刘帅儒 | 刘东江、李婷婷、陈恒毅 | 二等奖 |
自动升降排水及路面预警的物联网“智慧”井盖 | 胡业勤、唐心、黄立伟、王枭勇、郜梦奇、范良钰、祖文晓 | 叶宏萌、黄婷、苏丽鳗 | 三等奖 |
武夷岩茶雨水青去湿处理装置 | 杜孔达、贾洁、陈迪娜、谢徐伟、何磊、刘俊怡、陶齐齐、林志伟、 王泽森、曾东梅 | 阮承治、杨君 | 三等奖 |
履带式沙滩垃圾清洁车 | 符琼俊、何晨旭、左学海、曹航浦、潘旭、刘林杰、江杰斌、何德强、 赵黎明 | 梁珍瑛、林权、刘其南 | 三等奖 |
太阳能光伏扬水系统 | 徐昌宸、陈高健、陈玟睿、段名浩、 黄声洪、林奇、郑志雄 | 陶伟 | 三等奖 |
电纺磁性镧基三金属氧化物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其除氟机制 | 史丰硕、刘毅飞、陈玉煌、江文龙、 程意婷 | 简绍菊、杨为森 | 三等奖 |
仿生与载药功能兼具的聚乳酸/氧化石墨烯复合支架制备 | 李军霞、严佳鑫、张红梦、赵婉婷、 惠千芮 | 刘淑琼、刘瑞来、游美玲 | 三等奖 |
“年轻派”服务场景:智慧旅游体验特征及优化路径——基于武夷山青年游客的调研 | 唐娜、张玲、贾宇珠、王国红、 冯欢、田东山 | 林开淼、祁少华、郜俊利 | 三等奖 |
科特派制度在科技赋能地方茶产业发展的贡献及其创新服务模式的探索与推广应用——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 | 何雨珊、蒲静怡、黄仕林、肖佳晨、王晓莹、张铭、杜梦茹、陈嘉铭、 陈本豪、吴曾瀚飞 | 雷卫星、叶江华、宫晓静 | 三等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