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2025年全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评选中获表彰
发布人: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5-11-14   浏览次数:360

近日,福建省委教育工委公布了“追寻领袖足迹 担当强国使命”2025年全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评选结果。我校喜获5项表彰,其中优秀团队1支,优秀实践个人1名,优秀实践成果3项。

一、优秀实践团队

“绿壤新生”实践团队(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为探索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的融合路径,我校“绿壤新生”实践团队深入武夷山国家公园、燕子窠及上梅乡,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与竹产业非遗传承人、生态专家、高校学子深入交流,形成多篇调研报告。成果获央视网、中华网等国家级媒体报道,公众号推文阅览量超10万,有效唤起大众生态富民意识,为生态保护与产业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二、优秀实践个人

范仁锴(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2023级汉语言文学班学生):范仁锴同学深入松溪县茶平村,围绕“吃茶话事”机制展开蹲点调研与深度访谈,系统梳理该机制在党建引领、民本思想、预防为先、“三治融合”及创新发展五个维度的实践成效。该机制巧妙融合传统乡土智慧与现代治理理念,通过重塑乡村文化生态、推动治理模式转型、提升服务效能,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实践范本,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新活力。

三、优秀实践成果

溯闽北文脉,传朱子哲思——朱子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国际传播(商学院):为破解朱子文化传承困境——“朱子印记,红会探访”实践队以问题为导向,直面学术普及脱节、文旅融合乏力与国际传播受阻三大难题,深入闽北开展系统性调研。团队扎根武夷山朱熹园及周边村落,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研与深度访谈,提出“数字科技赋能文脉传承”方案,构建朱子数字基因库与AI图谱,积极推动朱子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展现出新时代大学生传承闽北文脉、担当文化强国使命的决心与能力。

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研学旅游产品价值转化路径研究(旅游学院):为探寻国家公园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首批世界双遗产地,实践队以生态研学旅游为突破口,通过实地调研与网络文本分析,构建“价值发现-创造-实现”三级指标体系,发现客户需求是转化核心驱动力、生态效益是根本目标,研学资源与政策基础是关键支撑。这一成果为武夷山生态研学全产业链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全球国家公园生态价值转化贡献中国方案。

智启闽都·科教筑梦:闽东科教融合与创新生态发展研究(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探索科技赋能教育、教育反哺科技的双向融合路径。实践队调研聚焦方井科技在高校智能化实验室建设中的技术集成与个性化服务模式,以及福建医科大学在智慧课程开发、AI技术医学应用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总结出“科技—教育—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效机制,并提出了优化协调机制、强化跨学科培训、深化文化融合等对策。本次调研不仅深化了对“三位一体”战略的理论认知,增强了团队实践与分析能力,也为区域科教融合与创新生态建设提供了经验参考和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