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2025年福建省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专项活动》的号召,暑假期间,我院学子踏上了前往三明泰宁上青乡的实践之旅。此次实践以“鲤创游趣,艺换新生”为主题,旨在通过艺术的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上青乡位于泰宁县东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上青乡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我们的实践活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希望能够为上青乡的发展添砖加瓦。
(一)与文旅局座谈,了解当地情况
实践的第一天,实践队来到上青乡文旅局,与当地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负责人向实践队成员详细介绍了上青乡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规划,为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
(二)探访半岭古村落,感受历史韵味
随后,实践队前往半岭古村落,半岭古村落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这些建筑风格独特,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据当地负责人介绍,半岭古村落即将被改造成影视小镇,这将为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实践队在古村落中漫步,仔细观察古建筑的结构和装饰,收集创作素材,为后续的专业艺术创作提供灵感。
(三)参观幸福鲤鱼馆和崇际鲤鱼小镇,领略鲤鱼文化
在幸福鲤鱼馆和崇际鲤鱼小镇,实践队聆听了讲解员关于上清溪鲤鱼的故事。据说,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上清溪坐竹排,当时有鲤鱼跃上竹排在总书记脚边,这一故事也成为了当地的一段佳话。此外,实践队还了解了鲤鱼跃龙门的故事以及鲤鱼在当地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同时,学习了游浆豆腐的制作方法,从选材到点卤,每一个步骤都蕴含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和传承。崇际村结合“鲤鱼文化”和本地非遗,建成了鲤鱼瀑布、龙鳞坝等景观节点,开发了“龙门里”农庄、共享菜园等项目,带动了全村文旅产业的发展。
(四)参观明清园和尚书第古府,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实践队还参观了明清园和尚书第古府。明清园是以传承和保护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古木雕精品为主的私家收藏文化大观园,园内的古建筑和木雕作品精美绝伦,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尚书第则是明代天启年间协理京营戎政兵部尚书加少保兼太子太师李春烨的府第,是长江以南保存完整的明代民居建筑群,其建筑布局严谨,工艺精湛,对于研究明代建筑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参观这两个景点,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这次实践活动中,实践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通过此次实践,实践队看到了上青乡在乡村振兴道路上取得的成绩;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他们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去,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