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文化与东亚文明”第四届武夷会讲在朱子文化园奎文阁隆重召开
2025年10月17日下午,秋高气爽、彩稻丰盈,第四届武夷会讲在朱子文化园宏伟的奎文阁隆重召开,五夫古镇迎来了来自韩国、美国、国际儒学学会、中华朱子学会、世界朱氏联合会、中国朱子学会、中国书院学会、武夷文化研究院、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等近百位众多国内外学者、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以“朱子文化与东亚文明”为议题的朱子文化会讲。
八百多年前,朱子在武夷山五夫古镇定居著述,他外出访友留下以“鹅湖之会、朱张会讲”等事迹为治学论道的千古佳话,开创了“以论辩求真理、以对话传文脉”的会讲传统,让中华智慧在思想碰撞中熠熠生辉。
自2021年首届“武夷会讲”在五夫镇朱子故居(紫阳楼)开启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在文化交流和学术研讨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一承载着千年学术基因的文化盛事,已然成为传承朱子精神、推动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
今年是朱子诞辰895周年,也是总书记到朱熹园考察的第5年,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第四届武夷会讲的召开显得尤为重要。
本次会讲由国际儒学学会理事、武夷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吴邦才主持。中华朱子学会常务副会长兼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朱杰人、中国朱子学会副会长徐公喜、韩国玉山书院院长李源植为代表的韩国朱子文化交流团、美国著名汉学家田浩、武夷山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林方、武夷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文莲及众多朱子后裔等众多嘉宾出席。
会讲伊始,武夷山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林方首先致辞,他向韩国朱子文化交流团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他指出,中韩两国一衣带水,文脉相通。庆州与武夷山同为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在人文领域互动频繁。期待双方以朱子文化为纽带,进一步拓展书院文化、茶文化等多维度交流,让承载着深厚理学思想的武夷山,不仅连接历史与未来,更成为中国与世界文明互鉴的精神桥梁,使“紫阳流风”代代相传。
随后,韩国朱子文化交流团长、韩国玉山书院院长李源植致辞,他说中国有朱子先生,韩国有晦斋李彦迪先生。两位先贤虽未谋面,却同心追求仁义礼智之道,都是东方的精神导师。
我衷心希望庆州与南平市作为友好城市,能够相互分享彼此的文化,共同传承东亚的人文遗产。相信今天我们共同参与的论坛,将成为开启明天的重要催化剂。
盛会启幕—赠书仪式彰显文化传承
开幕式首项活动为赠书仪式,由武夷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文莲主持。
仪式上,中华朱子学会常务副会长兼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朱杰人捐赠《新订朱子全书附外编》32册,武夷山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林方受赠。
吴宝云老师代表方毓强先生捐赠清朝“忠孝节义”牌匾及朱子诗碑拓本,五夫镇党委书记刘峰受赠。
武夷山朱子文化促进会会长朱建才捐赠武夷山朱氏宗谱,武夷山朱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美中受赠。
五夫镇刘继章先生捐赠清代及民国文化古籍善本77册,武夷山朱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美中受赠。
这些珍贵文献与文物将由武夷山市、五夫镇及武夷山朱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接收收藏,为朱子文化研究注入新的研究和展陈资源。
成果发布—三届会讲凝聚学术精华
会讲的第二阶段,由武夷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文莲发布了将前三届武夷会讲内容汇集成册,编印成《武夷会讲录》。体现了近些年来,武夷文化研究领域的学者们,为深化和扩大朱子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三届武夷会讲为朱子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主题会讲,学者共话文明交流
接下来,进入本次会讲的核心环节,由国际儒联理事、武夷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吴邦才主持,主题为“朱子文化与东亚文明”。中华朱子学会常务副会长朱杰人,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主任张品端,韩国东国大学博士、现福州大学副教授彭鸿绪三位嘉宾围绕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由中华朱子学会常务副会长朱杰人教授以经典《近思录》的创作背景与不朽意义的标题展开会讲,他指出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朱子与吕祖谦以四十余日之功编撰的《近思录》,虽成书仓促,却如一颗凝练千年儒家智慧的明珠,自南宋起便深刻影响后世思想脉络,成为衔接孔孟道统、开启理学传承的关键典籍。《近思录》虽篇幅精简,却以 “小而精” 的特质,在学术、教育、文化三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儒家典籍中极具生命力的经典。《近思录》的影响还跨越国界,传入韩国(朝鲜半岛)、日本等东亚国家后,成为当地儒家学者的重要典籍,推动了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载体。
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张品端主任将会讲的标题转到了朱子理学跨越国界在韩国的影响。
他阐述性理学家围绕朱子学的 “理气”“心性” 等核心范畴展开深度阐释,形成更精细的理论体系,解决朱子学未充分展开的问题。
韩国性理学未单一承袭朱子学,而是因地域、理论侧重分化为多个学派,且学派间论争不断,推动学术活力。
彭鸿绪教授以韩国九曲文化与武夷山九曲文化的联系,将会讲话题又带回了武夷山。
他说,中国有《武夷九曲图》记录山水格局;韩国则绘制《玉山九曲图》等,参照武夷图的空间叙事逻辑,标注各曲位置与景观特征,成为九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韩国全罗南道的“九曲”景观,并非简单复刻武夷山九曲溪,而是借“九曲”意象传递朱子“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正是朱子文化渗透东亚日常生活的生动证明,也为当代东亚文化交流提供了可借鉴的“符号化”路径。
三位嘉宾的发言层层递进,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案例;既关注历史传承,也聚焦当代创新,其深刻的见解与鲜活的表达,多次引发现场共鸣,赢得阵阵掌声。
“武夷会讲”的持续举办,不仅让五夫古镇成为连接海内外朱子学传承者的文化枢纽,更让朱子会讲精神从“书院内部的学术对话”升级为“文明之间的价值交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了鲜活范本。
第四届武夷会讲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朱子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搭建了重要平台,也进一步加深了中韩两国在朱子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让朱子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东亚文明的交流互鉴注入了新的动力。
与会现场朱子公司在互联网上开展图片直播,让源自武夷的会讲之光走向全球,让我们齐聚武夷山下,共赴这场跨越千年的学术之约,在思想的碰撞中感悟朱子智慧,在文明的对话中续写文化新篇,照亮东亚文明交流的未来之路。
转载自五夫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