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章四轶 书以载道丨武夷论道传文脉,朱子智慧润当代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2025-10-29浏览次数:360

近日,朱子学与全球文明对话大会暨第四届考亭论坛在福建南平圆满落幕,这场汇聚全球智慧的文化盛会,为朱子学的当代传承与文明对话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延续这股文化传承的热潮,让朱子智慧更深入地走进校园、滋养心灵,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精神培育的思想盛宴紧接着在武夷学院启幕。2025年10月23日下午,由武夷学院图书馆、厦门大学出版社闽韵讲坛、FULink阅读推广服务工作组联合主办的第九期《闽韵讲坛》在武夷学院图书馆逸夫讲坛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朱熹与中华民族精神培育”为主题,特邀武夷学院朱子学研究中心主任、福建省高校特色新型智库朱子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朱子学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福建社科院·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宋明理学研究中心秘书长张品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吸引众多师生与传统文化爱好者线上线下同步参与。

图片

文脉启程:溯源朱子思想,读懂民族精神基因


讲座开始,张品端教授以清晰的脉络和详实的史料,从儒学发展的两次高峰切入,系统地梳理了朱子学的形成、发展与深远影响。他指出,朱熹作为儒学集大成者,其编纂的《四书章句集注》被钦定为科举标准教科书,不仅塑造了宋末至明清七百年的民族精神与生活方式,更远播日韩、欧美及东南亚,成为“东亚文明的共同体现”,彰显了中华文化的世界性价值。


图片


图片

深度品读:解码精神内核,筑牢民族品格根基


围绕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张品端教授从五个维度展开深度解读,让抽象的思想变得可感可知:一、自强不息的进取之力。从“君子之学,不为则已,为则必要其成”的治学态度,到“天生一个人便须着管天下事”的担当精神,朱熹将《易传》的进取理念融入治学与人生,为后世树立了不懈追求的典范;二、兼容并包的开放胸怀。朱子理学以儒学为主干,博采佛道精华,突破本土文化局限,这种“杂以成纯”的融合智慧,对当今中西文化交流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三、自我批判的革新意识。朱熹通过批判整合张载、二程等学说构建理学体系,这种“严密理会,铢分毫析”的思辨精神,推动了中国文化的持续革新与发展;四、重视人生的价值追求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体系,强调“私欲净尽,天理流行”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涵养高尚人格,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五、深沉厚重的爱国情怀。从“修政事,攘夷狄”的政治主张,到“苟利国家,虽杀身为之而不辞”的铿锵誓言,朱熹的爱国精神滋养了文天祥等无数仁人志士,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底色。

张品端教授的讲解旁征博引,既有对经典文献的深度解读,又有对现实意义的精准阐释,让现场观众深刻感受到朱子智慧跨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


图片


图片

现场互动:滋养当代心灵,启迪人生智慧


分享结束后,现场互动氛围热烈,师生们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思考踊跃提问,围绕“如何定义朱熹故里”、“朱子家训在现代家庭教育中的传承价值”、“做朱子学研究过程中被打动的瞬间”等问题与张教授展开深入交流。

面对这些问题,张教授结合自身研究经历与人生感悟逐一解答。他还强调,朱子学并非尘封的古籍,而是能够回应现代困惑的“活的智慧”。精彩的解答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让经典智慧真正落地到现实生活场景中。


图片
图片


当茶香漫过书声,当古训照进青春,本期闽韵讲坛在阵阵掌声中圆满落幕。张品端教授的精彩讲解,不仅让师生们深刻理解了朱熹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作用,更点燃了大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国学经典是民族的精神密码,本期《闽韵讲坛》内容也将通过“厦门大学出版社”微信公众号等多平台推送回顾视频,与大家一同在经典的长河中汲取智慧,在文化的传承中坚定自信,让中华文脉在新时代生生不息!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