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是以电子学科与机械学科为主的工科院系。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推进一流应用型专业建设。现有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约1400多人。
学院教职员工65人,专任教师中正高9人,副高级以上职称38人,中高级以上职称比例89.23%。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20人,硕士及以上学位占87.69%。。专任教师中拥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省优秀教师1人,“双师双能”型教师40人,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8人,1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拥有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1个。
学院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完善创新实践平台。现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实验室建筑面积105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5700多万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大学物理实验室、电类专业基础实验室、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微电子学专业实验室以及自动控制专业实验室。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设有金工实训车间、数控综合实验室、液压传动实验室、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室、机电传动控制实验室、传感与检测技术实验室、机电创新开放实验室等十余间实验室。
为支撑南平市机电制造等重点产业集群转型,协同专业产业链创新,提炼出转型中共性的数字化、智能化装备制造需求,设立智能控制与数字化装备现代产业学院。产业学院长期扎根地方,协同领域前沿领军的知名企业,共建地区紧密合作的校董企业,广纳专精特新企业产教融合,发挥学科智能控制与数字化装备传统优势,提升传统制造业竞争力,解决转型发展人才与技术供需矛盾。产业学院与南平太阳电缆、厦门芯阳科技联办专班,培育输送了一大批行业应用型人才。南平太阳电缆、中达电子等企业积极捐资办学,改善学院实验实践教学条件,联合共建有台达自动化实验中心、太阳实训中心、电传感器等实验室。作为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的补充,学院与福建闽航电子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平市三金电子有限公司、建阳创四方电子有限公司、龙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高水平的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0余个。
学院建有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农机智能控制与制造技术”与南平市竹产业智能加工设备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面向闽北产业需求,服务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为闽北山区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群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已形成智力优势明显,学科特色鲜明的特色产业装备研究团队,科研团队在农林特种装备、新型茶叶装备研发、机器视觉及人工智能系统集成领域完成一批关键工作。近五年,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南平市科技进步奖4项,南平市专利奖4项,南平市优秀项目奖1项;科研经费700余万元,17年来立项省级以上项目30项,发表SCI高水平论文9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成果应用或转化7项。
学院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近五年,荣获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入选省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新工科教育优秀教学案例各1项;立项省级本科高校教育教学研究重大项目1项,省级本科高校教育教学研究一般项目6项,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建设项目2项;出版应用型教材6本;专业教师获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二、三等奖各1项,获福建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学院持续推进科创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以学科竞赛、服务地方产业为出发点,构建了“学科竞赛—课设实践—毕设实践”与“学科竞赛—大创训练—科研实践”创新实践教学双线,实现“专业技能训练—创新应用能力培养—服务地方产业”,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学院学子参加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等学科竞赛成绩优异,近年获得省级以上奖项近200项,其中国家级奖项22项、省级二等奖以上奖项100余项,省赛综合总成绩6次位列全省本科高校第一。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近年获“挑战杯”省赛二等奖多次,“互联网+”省赛银奖1次,铜奖1次。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不断深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机电学子深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新时代新征程,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进一步细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内涵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开放办学,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夷学院篇章贡献机电工程学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