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我院党外人士第一时间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学习感悟,分享学习体会。
贾小丽(南平市人大代表、民盟南平市委会常委、民盟武夷学院支部主委):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受鼓舞,倍感责任在肩。我将把全会精神融入本职工作,立足教学科研岗位,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与课程教学、课题研究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增强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团结带领我校民盟盟员,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立足学校应用型办学定位,充分发挥民盟在教育、文化、生态领域的界别优势,围绕南平绿色高质量发展和武夷山国家公园建设,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建言献策,在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中展现新作为。
林皓(九三学社武夷学院支社主委):学习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深切感受到党中央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定力。要立足党派宗旨与科技界别特色,将全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部署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自觉把全会精神融入教学与科研实践,立足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独特生态优势,聚焦区域绿色低碳发展与污染治理需求,着力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产学研协同攻关,把减污降碳、扩绿增长理念转化为技术成果。要带领支社社员围绕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等议题精准调研建言,发挥民主监督作用,为区域生态治理提供智力支撑。
廖素兰(农工党南平市委委员、武夷山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党员):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立意深远、振奋人心。全会提出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要求,为生态环境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作为一名农工党党员和高校教师,我深感肩负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将全会精神融入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着力培养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领域的研究力度,为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贡献力量。
杨为森(福建省知联会常务理事、校知联会负责人):深入学习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令人倍感振奋。作为环境材料研究领域的党外知识分子,深刻理解科技创新在推动绿色转型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这为我们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将聚焦材料创新,着力研发高效的污染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添砖加瓦。积极探寻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路径,为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以实际行动助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郑茂钟(福建省知联会理事、无党派人士):作为高校教师和生态环境科研工作者,我深感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对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要坚持科技创新引领,聚焦生态环保关键技术开展科研攻关。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树立生态价值观。要围绕全会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求,发挥专业优势,践行“两山”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为生态治理建言献策,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智慧。